洞察 | 现象篇
不到2年,从营收4亿到估值200亿美金Pre-IPO,全球体验管理SaaS第一股即将出现


黄胜山
联合创始人&管理合伙人
分享至
全球顶尖软件供应商SAP宣布,计划将其子公司Qualtrics分拆在美国上市,后者估值近200亿美金。体验管理软件公司Qualtrics,从被收购到被宣布计划分拆IPO,前后不过20多个月。2018年11月,SAP以80亿美元现金收购了Qualtrics,收购价为其预期年收入4亿美元的20倍。2020年SAP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云计算业务订单金额增加了21%,达到78亿美元,其中Qualtrics的收入增长了32%。
当时有人认为SAP收购Qualtrics的价格略高,但现在看来,不管是从其云计算业务的增长还是Qualtrics的翻倍估值,都说明,这笔生意不仅划算且发展空间巨大。SAP看准的,是数字时代客户体验管理的大未来。
无独有偶,国内客户体验管理市场的发展也开始崭露头角。数字化转型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领先的招商银行,去年上线了零售客户体验监测体系“风铃系统”,能监测客户体验指标900多个,实现零售客户体验的实时监测和数字化管理。零售信贷审批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处理,审批作业耗时同比缩短20%。如招行CIO陈昆德所言,“客户和科技是招行的未来”,那建立并完善客户体验管理体系,无疑是实现其未来目标的必要手段。
此外,国内也有像策云科技、知了体验管理云、倍市得、体验家XMplus、云听CEM等多家,致力于数字时代的客户体验管理与提升的品牌,发展势头正盛。
01. 客户体验管理,为什么是现在?
数字体验经济下,迅速扩散的客户反馈,会直接影响品牌声誉及效益。数字普惠,每个消费者的好评和意见都能迅速传播扩散,并对品牌造成影响。
前几天,某百年老字号包子品牌因为一条差评上了热搜。网友在其王府井店就餐后发视频表示“要说也没那么难吃,20块差不多吧,100块钱两屉有点贵”,官方回应“博主侵犯了品牌名誉权”,并决定诉诸法律途径,将原本播放量不足1万的视频,瞬间拉高到1340多万,关于该包子品牌的负面评价也迅速扩散。目前该店已被总部解除连锁,15年老店以关门收场。
比起公关教训,这次的事件更是一个客户体验管理的典型案例。试想一下,如果这家店有客户体验反馈的实时收集与反馈系统,不管是对价格还是口味,消费者都能最先与品牌直接对话,而不是到第三方平台“吐槽”,那么品牌就能尽可能挽回流失客户,降低负面效应。
商品哪里都有,体验经济下的品牌间的真正比拼,是体验,品牌是人们体验的聚合。上述实时收集客户体验反馈,是客户体验管理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是根据明确的商业目标,以问卷调研等方式收集体验数据,并及时调整,比如SAP收购的Qualtrics就属于这一类。
看准客户体验管理前景并躬身入局的巨头,不止SAP一家。国外的像是甲骨文收购Netsuite、领英(背后是微软)收购了Glint、IBM收购Kenexa、Gartner收购CEB,这些被收购的公司与Qualtrics一样,都有在用户体验数据及云计算方面的优势。
数字化大趋势下,体验管理需要借助SaaS系统,完成大规模的客户体验管理。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指软件即服务。体验管理SaaS,顾名思义,是将体验管理XM (eXperience Management)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企业,以汇集客户和员工对产品和品牌的体验数据,并结合运营数据,加以分析、衡量、管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以优化人们对品牌的整体体验。
02. 体验数据+运营数据,双数据持续驱动业务增长
体验可以被衡量,是体验管理实现的前提。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假如你无法测量它,你就无法管理它。品牌体验的好坏,可以被量化为哪些指标?品牌需要收集哪些关键体验触点的反馈?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准确定义商业问题,即企业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然后才能确立目标、设计体验、收集数据、并根据反馈,来衡量商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明想通过跑步减肥,他凭感觉跑了3个月也没见什么效果。后来经人推荐买了一款运动手表,这款手表会根据心率来推测目前的运动强度并给出建议。当小明跑步时的心率为最高心率MHR的50-60%时,手表提示目前属于热身强度,建议加快速度。当心率超过MHR的80%时,手表会提示强度过大可能导致乳酸堆积,建议降低强度。当小明的运动心率处于MHR的60-80%之间时,手表会提示“非常好”,这个运动心率的减脂健身效果最佳。
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监测、反馈、调整,小明发现自己跑步的体能变好了,减脂的目的也达到了,心情变好了、人变阳光了,并且爱上了跑步,逢人就推荐自己的运动手表。
在这个例子中,运动手表内置系统就起到了体验管理的作用,小明的目标是减肥,跑步的整个过程就是体验旅程,心率指标就是衡量这个过程是否有效的重要数据。当然商业问题要比跑步减脂复杂得多,涉及的数据指标也更多。
运营数据(Operational Data)+体验数据(eXperience Data),双数据驱动业务持续增长。以往,企业增长数据多来自运营相关数据,比如生产、交易等数据,包括购买频次、客单价、成本相关等客观数据。但在体验经济下,企业的增长无疑也需要对体验数据收集、分析与反馈,不管是通过问卷调研还是数据埋点,体验数据更为直观,指向情感连接、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感性方面的量化指标。
以SAP收购Qualtrics的业务规划为例,SAP既有云产品线里的ERP、人力资本管理、费用管理等,掌握的是企业运营数据,重点是交易与成本管理;Qualtrics则通过18亿个触点收集人们的体验数据,这些数据又进一步丰富了SAP的云平台及人工智能平台,加快体验管理产品的迭代优化,并为SAP云计算业务带来持续的增长。
基于更客观的运营数据和更感性的体验数据,企业能建立一个自身的体验数据平台eXperience Data Platform,不断优化各项体验指标、完善整个体系,并持续迭代客户体验模型,有的放矢地优化各触点的体验,改善不良体验、巩固并传播正向体验,带来口碑传播和高复购率。
数据显示,解决一个现存的明显问题,能够使得客户忠诚度提高20-50%,但仅有10%左右的客户会主动向公司抱怨或投诉,所以,实时监测与收集体验数据并反馈,就能在负面评论爆发之前解决问题。
在众多体验管理量化指标中,NPS(Net promoter Score)净推荐值,就是客户体验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人们推荐的品牌,必然是其认可的品牌。一个推荐者的平均消费金额是品牌贬损者的3.5倍,一个忠诚客户能带来8个甚至更多的新客户。NPS能帮助企业内部快速形成共识,并合理分配资源聚焦关键体验,持续优化的客户体验管理体系。
体验好坏,直接影响公司营业额增长。那些强调客户体验管理的公司,能以更量化、直观的数据指标,提高复购率、客户生命周期。据Gartner和Medallia的市场调研报告,注重客户体验管理的上市企业,股价增长比美国标普指数还要高出45%,是那些客户体验较差的上市企业股价的3倍。
03. 谁最需要体验管理体系?
万物服务化的时代,所有服务业都值得一套完整的体验管理体系。SaaS软件即服务越来越会成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标配,仅仅提供软件也早已不新鲜。比使用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人们使用软件服务整个过程的体验。界面更简单、运行更流畅、场景更个性……各种叠加服务的背后,都是数字时代人们水涨船高的体验需求。
越是高频复购的行业,越需要体验管理体系赋能。体验的好坏直接影响口碑与复购,也影响品牌的商业增长。客户积极、正面的口碑能带来更多新客户,缺失或滞后的体验反馈会变相“赶走”客户。高频复购的消费行业,不仅要能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商品,更需要能敏捷响应消费需求、消费形态甚至消费精神的变化,这些变化,就藏在体验数据中。
先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不同类型的企业,面对的客户体验管理侧重与挑战有所不同。客户体验管理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客户体验管理解决具体商业问题。国内体验咨询开创者唐硕咨询,近期与策云科技( 客户体验数据化运营平台)、知了体验管理云平台分别达成战略合作,基于体验战略、体验设计、体验管理,帮助品牌实现可持续价值增长。
体验是系统工程,体验思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从战略到落地的顶层思路。从体验战略的规划、到体验设计落地,再到体验管理反馈评估,才能形成以数字化连接一切的品牌体验闭环。不管是NPS体系构建,还是体验管理SaaS平台搭建,真正有难度的,从来都不是技术层面的实现,而是体系构建之前的体验战略思考。
扫码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洞察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