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 | 现象篇
《设计》杂志谈“唐硕:专注于中国用户体验”


TANG UX
让商业触及人心
分享至
《设计》杂志为“中国优秀独立设计机构系列报道专刊”中刊登了一篇对唐硕创始人黄峰的专访文章。记者就唐硕创立时社会背景、公司状况、发展阶段的经历以及在与企业合作中制约双方的主要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专访。
文章精选:DESIGN vs 黄峰
DESIGN:唐硕公司创立时的社会背景、公司和个人状况?
黄峰:唐硕公司成立于2007年。我个人从2003年开始从事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方面的工作,在开始的三年间从事智能手机的交互设计工作,从05年开始在全球最大可用性咨询公司HFI工作,为HFI建立在中国的分公司。从07年开始,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当时国内的一些较大的企业,如海尔、华为、中国移动等已经有了用户体验和研究方面的需求,投入也越来越大。作为这一行业的第一代从业者,我也有条件将身边的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事聚集起来,打造In China For China的国际知名的中国本土用户体验咨询品牌。
DESIGN:唐硕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黄峰:从2007年算起,公司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7、08年,公司接了几个大型的客户和项目,例如通用医疗的全流程产品创新设计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客户体验机制流程咨询项目,虽然项目不多,但足以支撑整个公司,在这些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期经验。
第二阶段是2009、10年,由于之前有了与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 通用等大企业的成功合作经验,许多客户也会主动的找到我们,从这一阶段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公司人数上升到40人,涉及的产品领域也包含了通信.银行.互联网.商业软件.硬件等众多领域,在业内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第三阶段就是10年至今,是真正建立品牌的阶段,规模扩大到50人,在上海、厦门、北京开设了分公司,并计划今年在深圳开设第四家分公司。现在来自各个领域特别是移动互联,银行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业务越来越多,我们也会选择性的进行合作,努力做到为高质量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用户体验服务。
DESIGN:唐硕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主要发展战略及长远目标是怎样的?
黄峰: 未来三到五年首先要做的是巩固唐硕的品牌,除了在国内积累口碑之外,希望在国外能有更多的客户认同唐硕品牌的价值,我们会通过在国内外知名专业会议上做赞助.展览.投稿以及演讲等形式推广唐硕用户体验咨询品牌。我们的目标是把唐硕打造成以中国设计为核心的国际知名的亚洲咨询公司,未来有可能在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包括印度.新加坡.日韩等拓展业务。
DESIGN:在唐硕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黄峰:我们相比国内的一些小公司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能够承接一些完整用户体验的大项目,我们的主要挑战是来源于国外一些大公司的竞争和威胁。由于历史积累,他们往往在项目经验上有较大的优势,这也需要我们进行时间上的积累来解决。另一方面,我们除了与大公司合作之外,还需要说服更多的中小企业去相信用户体验的价值,让他们相信通过这方面的设计能够提升产品的价值,让更多的企业了解这一领域,毕竟光靠一些大品牌客户来支撑用户体验这个行业是远远不够的。
DESIGN: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制约双方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黄峰:在于一些大企业的合作中,对用户体验和UCD的理解已经不是问题,这方面的意识都已经具备,但在面对一些比较重大的项目时,大企业往往还是会选择国外的咨询公司去负责,更倾向于相信他们的执行能力,这当然有部分原因是因为目前国外设计公司的水平相比国内公司要高,另一方面也是一个观念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国内公司会失去很多机会,特别是非常有意义的项目机会。当然这种情况也在逐渐改变中,我们公司就已经成为了一些国内外大企业如华为.中国移动、爱立信等的长期合作伙伴。提升本土设计公司在产品整体策略规划上的能力,积累经验,打造这方面的硬实力,才能逐渐改变传统的观念,克服这些问题。
DESIGN:中国未来哪几个领域的设计服务将大大提升品牌价值?
黄峰:我们现在的设计服务领域主要在移动互联网、金融、软件和网络、家电、数码IT等领域,这是我们项目的主要来源。未来电子政府的建设会给用户体验以及交互设计带来较多的机会;另外服务设计也是我们看重的一个领域;因为和行业协会结合较紧密的原因,我们还开展了设计教育和培训的业务,提供一个集合人才的平台。
DESIGN:在行业中,谁是你的目标和榜样?
黄峰: 我认为我们目前基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的定位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我们期望成为FrogDesign+IBM,我们希望拥有青蛙设计公司的策略研究与设计能力及IBM管理咨询的能力。在专业方面,我们比较推崇AdaptivePath公司的设计理念及发展模式,AdaptivePath由一群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专家组成,2001年成立于旧金山。他们与各行业的创新者、领导者协同工作,其中不乏众多财富500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活动、研究和开发。希望能以它为榜样。
扫码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洞察详情
